台大:颱風後自來水致癌物增 建議源頭管理 | 2016-10-03 |
台大:颱風後自來水致癌物增 建議源頭管理
台大環工所博士後研究員、伊朗籍的傅立達,以及台大環工所特聘教授駱尚廉、成大環工系特聘教授林財富等人共同發表的研究證實,短期暴雨將影響集水區水質,颱風後水中的致癌物總三鹵甲烷(TTHM)、溶解性有機碳(DOC)等物質飆升4成到2倍。
駱尚廉說,颱風後這些有機物質增加,與雨勢沖刷山坡、帶來農藥及肥料等有關,根本解決之道需從山坡地源頭管理,也建議民眾若颱風後水質變混濁,盡量不要飲用自來水。
駱尚廉解釋,團隊觀察到全球飲用水中的消毒副產物(DBP)、溶解性有機物等都有增加趨勢,懷疑與短期暴雨有關,去年蘇迪勒、杜鵑兩個颱風,讓大台北原水濁度飆升,團隊除了檢測濁度,也針對溶解性有機碳(DOC)、紫外光吸收度(SUVA)、總三鹵甲烷(TTHM,為致癌物)及其組成之物種等濃度進行分析。
研究發現,颱風後兩天之自來水與飲水臺水質的TTHM、DOC與SUVA比颱風前升高4成至2倍多,採樣水體中的TTHM指數從風災前的32.8微克,風災後飆到64.9微克。
駱尚廉說,推估有機物增加與暴雨時、山坡地沖刷帶來大量農業及肥料等有關,環保署對TTHM的規範是80微克,數值雖未超標,但已經很接近容許值,長期飲用對身體還是會有不好影響,仍是警訊,且過去認為煮沸2到3分鐘可揮發,但研究發現風災後的TTHM沒那麼容易揮發、5分鐘總去除率才可達70%,可能與有機物來源不同有關。
駱尚廉指出,自來水處在風災後除關注水質濁度,消毒副產物等濃度也需注意,每次颱風水質濁度雖有不同,但都會增加,濁度一旦增加,使用的消毒處理藥品就需增加,一般家庭安裝的濾水器雖可發揮部分功能,但仍建議民眾颱風後使用自來水,盡量不要拿來飲用。
文章轉載自:https://video.udn.com/news/562847